編seo者按:沒有一個父母不期望孩子安全。但當今社會風險很多,有時防不勝防,父母苦於沒有好的方法教育孩子自我保護。特別是昆明血案發生後,不少媽媽陷於焦慮,不許春游,不許獨自出門,甚至十四五歲了還要家人接送。父母如何把握分寸,既讓孩子平安長大,又能在他需要鍛煉的時候放開手腳?今天本版邀請吳甘霖介紹自己的教子心得,供讀者參考。
  要管記憶體好事情,先管好心情
  這件事發生在我兒子吳牧天15歲時。那是一個周末傍晚,他和兩個同學買好聖誕節班級表演的道具,出了商場,婚禮道具同學帶著道具回學校了,他則準備打車回家。
  這時,餐飲設備推薦一個高大的青年走過來,笑嘻嘻地叫住他:“同學你好!你是麓山國際學校的吧?”
  牧天穿著校服,別人認出也不奇怪。那人就向牧天打聽一些學校的情況。兩人貸款一邊走一邊說話。
  牧天去打車,那個人就對牧天說:
  “這個地方很難打到車啊!我有一次等了1個小時。不過前面有個小巷子,穿過去就好打車了。”
  牧天此時歸心似箭,加上颳著寒風,很冷,就跟他去了。
  小巷深處基本看不到一個人。這時牧天突然警覺起來,想往回走。但為時已晚,他感到後背被尖銳的利器抵住了,同時,聽到那個人惡狠狠的聲音:“老實點跟我走!不然有你好受!”
  牧天大吃一驚:真沒有想到,只有在電視中看到的綁架事件,竟然發生在自己身上。
  牧天頓時嚇得雙腿發軟,又十分後悔:後悔沒有聽爸爸媽媽關於註意安全的叮囑,後悔沒有聽老師關於安全的教育。之後就不斷期望:要是剛纔那兩個同學沒走,就在前面看到自己多好,要是爸爸媽媽在多好,哪怕有一個陌生的人看見,呼救也好……
  但是,期望歸期望,這一切都沒有發生!
  此時,他突然想起媽媽經常對自己講的一句話:“不管遇到什麼情況,第一時間要冷靜!”接著,他又想起爸爸要自己記住的一句話:“要管好事情,先管好心情。”
  於是,他深呼吸一口氣,強迫自己鎮靜下來,對自己說:“不要期望別人救你,你只能自己救自己了!”
  之後,他的腦袋開始飛速運轉,閃過三套方案:
  第一,硬拼?對方比他高出半個頭,而且身體壯得多,自己絕對不是他對手!
  第二,大聲呼救?說不定挨一刀!
  第三,跟他走下去?後果不堪設想。
  於是他決定:穩住歹徒,讓他認為自己不會逃走,再想辦法。
  走出那條小巷,他看見了一家飯館,裡面有不少人在吃飯。他突然計上心來。
  他佯裝乖乖配合,讓歹徒放鬆了警惕。
  在靠近飯館的一剎那,牧天猛地一彎腰,箭一樣衝進飯館,然後啪啪啪將服務員手中的兩盤菜打翻在地。
  服務員尖叫起來,飯店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過來。但他還嫌不夠,見旁邊桌子上放著兩摞碗碟,又都掀翻在地。
  這樣一來,就更有意思了。既然是來搗亂的,飯館工作人員能放過他嗎?他們立即將這個“破壞分子”圍住並抓到後面的經理室。
  於是,牧天就高高興興被抓進去了。
  事情就這樣朝著牧天想要的方向發展了!外面的歹徒一看這情況,知道自己不可能得逞了,灰溜溜地離開。
  這時,牧天才長噓了口氣,然後,向經理和工作人員作瞭解釋。大家不僅對牧天表示理解,還對牧天豎起了大拇指。隨後,牧天報了警,然後打電話叫媽媽來幫自己賠償飯館的損失。
  媽媽事後跟他開玩笑:“平時你要我賠錢我肯定不高興,但這次你用機智和勇敢保護了自己,我賠得開心。當然,還好你沒跑進古董店!”
  替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
  那麼,這個故事給父母與孩子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呢?
  第一、風險防不勝防,時時處處要小心
  誰能想到在大商場邊上都會發生綁架?其實,這裡有孩子一時想不到的地方:首先,孩子平時引以為驕傲的校服,恰恰讓他成為被盯上的對象;其二,在大商場與孩子打招呼,孩子很難對他提防;其三,到門口,以這個地方不好打車為理由,將孩子引進偏僻的小巷。孩子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放鬆警惕、陷入危機!
  所以,父母就一定要教育好孩子:時時處處要小心,也就是說,千萬不要認為哪個地方、哪個時候就一定安全。“常怕有事,就會沒事;常說沒事,就會有事。”有了這樣的意識,孩子就能在相當程度上避免了風險。
  第二、培養“結果思維”—— “冷靜是最好的護身符”
  遇到綁架,孩子容易慌神,但是,“萬事慌中錯”。牧天在處理這事時,開始也慌亂。為什麼能這樣很快冷靜下來呢?這也與我在他小時對他進行的教育有關。
  多年以前,我和同事去澳門採訪。我發現澳門有一門“公民教育課”,從初中一年級就開始學習,其教材及教育方式讓我開了眼界。比如說,其中有這樣一課——“命運抉擇在我”,其課程是先提出問題,之後,要學生們經過思考後填空。
  有這麼一個題目:
  當你的同學突然讓你吸大麻時,你怎麼辦?
  A.拒絕吸大麻,然後從此不和這個同學來往。
 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ǎ�
  B.跟著同學一起吸大麻。
 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ǎ�
  一般來說,有這樣兩個對比的選項就不錯了,但最了不起的是,這門課上,還有第三個選項——
  C.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?
  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ǎ�
  這就是培養孩子的結果思維——選擇怎樣的方式會有怎樣的結果,讓孩子學會選擇。我們在牧天的成長過程中,常用這樣的方法去引導他思考,讓他懂得“選擇決定命運”,事實證明,這樣的思考,確保了他在遭遇危險時沒有盲動。
  第三、不能騙人,但對壞蛋例外
  在牧天否定上述做法之後,他就要假裝很配合的方式,甚至還要說點假話,讓綁架他的人放鬆警惕。這一點,可能有些父母和孩子有點想不通:不是說不能講假話嗎?怎麼能這樣引導孩子呢?
  咱們可以參考一下英國《兒童十大宣言》:
  1、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:安全的權利。2、背心、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:保護自己身體的權利。3、生命第一,財產第二:生命第一的權利。4、小秘密要告訴媽媽:向父母講真話的權利。5、不喝陌生人的飲料,不吃陌生人的糖果:拒絕毒品與危險品的權利。6、不與陌生人說話:與陌生人不打交道的權利。7、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,破壞傢具:緊急避險的權利。9、不保守壞人的秘密:面對侵害不遵守諾言的權利。10、壞人可以騙:對壞人有不講真話的權利。
  第四、學會“找方法的方法”
  那麼,牧天怎麼又能機智地想出那樣一個絕妙的方法,連“救命”都沒有喊就將自己救了呢?這就與我平時讓他常找方法的訓練有關。
  我發現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,人們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之一,就是講大道理太多,講方法太少,於是,我提倡少一點應該,多一點“怎麼辦”。在牧天成長過程中,我們很重視讓他掌握“找方法的方法”,總結起來就是三大要點——
  1.總有更多的方法。2.總有更好的方法。3.總有最好的方法。這樣打開他的思路,他就能想出很多種方法,併在其中作比較,選出最好的方法來。
  所以他在這次事件中,最後就能採取既不給自己帶來傷害,又能快速逃脫的方法,達到了最好的效果。
  第五、“替孩子等於害孩子”
  這其實是最核心的一條,牧天去年出版了總結他成長經歷的著作《管好自己就能飛》,在講到這個案例時,講了這樣一個觀點:“所謂素養,就是平時養成的習慣。”正因為我們在牧天小時候就培養他的自覺負責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,決不以自己的思考去替代孩子思考,也不以自己的手去替代他該做的事情,所以,他在關鍵時刻,能夠將這樣大的一個問題解決。關於這一點,著名家教專家、“知心姐姐”盧勤老師,在給我們的《孩子自覺我省心》寫的序言中,作了這樣的點評,值得家長們借鑒——
  “不少家長老想替孩子做這做那,但是最後害了孩子。就拿去年轟動一時的李××事件來說,他的父母都是歌唱家,而他卻不愛護人民給予他父母的榮譽。其中最大的教訓是,他父母沒有從小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意識。孩子出了事都是父母出來搞定,致使孩子從犯錯走向犯罪。事實證明,‘替’孩子等於害孩子。而吳牧天的父母最成功的一點,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,這樣的教育,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。”
  (吳甘霖為《孩子自覺我省心》等教育類暢銷書作家——編者註)  (原標題:如何教孩子自我保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f22hfzq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